一、說教材
《我與祖父的園子》選自國標本第十冊,這篇課文節(jié)選于著名作家蕭紅寫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課文共14個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過蜜蜂、蝴蝶等的描寫,來反映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園子中勞作的情景,體現(xiàn)出祖父的園子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記憶中的園子里一切都是鮮活的自由的。
憑據(jù)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計劃了如下教學目的:
1.認知目的:明白文中重點詞語,賞讀、積聚柔美句段。
2.本領目的:能找出文中富有生趣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覺;相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復伎倆的運用。
3.情緒目的:A:透過課文的語言筆墨,深入感覺祖父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B、通過對“我”童年期間追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景象的學習,相識作者眷戀童年優(yōu)美生存和吊唁親人的頭腦情感,進而引發(fā)學生對自己童年生存的優(yōu)美回想。
教學重點:我與祖父在園中勞作玩耍的景象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重復伎倆運用的妙處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從溫習導入開始,讓學生回想文中的重要場景,從而明白文章學習的重難點,爾后充實發(fā)揮學生的自動性、探究性,緊扣要害字文句,對文本舉行富有本性化的閱讀,期間再付之相干的語言訓練、句式比擬訓練等,讓學生在輕松痛快的氣氛中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憶場景,喚醒學生對文本的感知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很多時候,通過第一課時的初讀課文,我相信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第二課時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教師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因此,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復習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這不但喚醒了學生對文本的最初的感知,同時也能很好地關(guān)注到文本的整體性。
鑒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導入時,我提了兩個問題:1、說說通過第一課時對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祖父的園子留給你什么印象?(由于課時緊張,因此把這段對園子的直接描寫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此時的提問,為的是還文本以整體性)2、在這個園子中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回憶文中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有趣的場景。學生根據(jù)第一課時的感知,很快就能得出相應的答案: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園子,主要描寫的場景有種白菜、鋤地、澆菜和睡覺。知道了主要場景,就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無形中為學生接下來研讀文本指明了方向。
二、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1、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如今,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充溢著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的精彩紛呈。但在精彩的課堂中,學生的習得是否與之形成正比呢?非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關(guān)注文本呢?那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以什么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呢?忽然想到有個專曾說過:教學時要關(guān)注文后的練習。文后有個問題是這樣的“哪個自然段寫得最有趣?先讀讀,再選一兩段抄下來!蔽闹械膸讉主要場景不都透露出“趣”字嗎?因此在回顧全文后,我讓學生細細品味這幾個主要場景,在你感受到趣的字詞、句下面圈圈畫畫,并寫上你的感受。在讀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讀,因為默讀有助于學生用心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迸發(fā)思維的火花。我深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
2、結(jié)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所能產(chǎn)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他通過文本與作者的“對話”是極富個性化的。就拿一個“趣”字來說,不同的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字、詞、句中體會到,有的甚至可能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后,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我想此時學生的思維將是最活躍的。
3透過文本,觸摸人物,升華“趣”
文本字里行間都透露出“趣”字。這對于學生而言,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如:我把種子踢飛了,把水撒向空中等等這些外在表現(xiàn)上。對于人物內(nèi)在的情感以及文字內(nèi)隱含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的過程中我會適當引導學生來說說文中兩個人物的特點,而后,我還將設計這樣一個說話練習:此時你認為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是一個給予作者歡樂的園子,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園子,是有著祖父和我的美好回憶的園子,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園子……這樣,這個“趣“字就不僅僅代表著有趣,更多的是歡樂和回憶甚至是親情了。
三、進行句式比較,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自己!边@里說的載體就是語言文字。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
課文的3、13段文字的描述與我們平時寫作時的用語有所不同,一種近似于反復的寫作手法,對于凸現(xiàn)主旨有很好的作用。那光光讓學生來感受這種意境,仿佛有些可惜,何不讓學生也來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之處,或許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有幫助呢?于是在學習這兩處時,我將嘗試進行句式比較,出示一段平時常用的描寫,如針對第三段前半部分內(nèi)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們帶著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讓學生體會到我的好奇、活潑以及園子給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接受一次寫作方法上的熏陶。
四、課外延伸,聆聽作者的心聲
1、補充生平,升華主題
讀罷課文,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寫的祖父的園子簡直就是充滿快樂和自由的人間樂園,那么,蕭紅的童年生活果真這么幸福嗎?眾所周知,這與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為了讓學生真正走近作者,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習完課文內(nèi)容后,我將出示一段有關(guān)作者的生平,通過其生平與文章情節(jié)的對比,讓學生來體會作者寫作時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么?(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從而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2、推薦原著,探究學習
學習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學習的結(jié)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于這樣一篇節(jié)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得帶領學生閱讀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后,我將出示一系列問題:是什么驅(qū)使她幾乎每天都要纏著祖父帶她到園子里去?二十多年過去了,蕭紅為什么還會對當年的園中生活這么眷戀和向往?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作家等等。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進而引領學生去閱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
四、說板書
附板書:快樂
18我和祖父的園子眷戀、懷念
自由
板書計劃含概了本文的兩個要點:1、園子帶給我的是快樂和自由2、透過文章想要報告我們的是對童年生存的眷戀和對祖父的吊唁。板書函潔,簡練,讓人對課文內(nèi)容一目明了。
[計劃理念]
本堂課的計劃始終以《課程尺度》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生長!薄伴喿x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歷程!钡雀纠砟顬橐劳,在教學中力圖,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要害字、詞、句,不停地咀嚼、感悟、內(nèi)化,使學生實著實在地對文本舉行本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勞績那便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