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下例案例設計進行簡單評析。
《對印的花紋》
要點:這不僅僅是一堂極為常見的激發(fā)美術教學課,但教師的教育觀念發(fā)生變化之后,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竟會完全不同于以往。
對待這樣的學習內(nèi)容,以往的教學是如何進行的呢?該教師告訴我們:“習慣于利用大量范圖展示,來預防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總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總是顯得十分拘謹,將一切交代得非常具體,惟恐學生犯錯誤,指望學生能夠掌握技法,創(chuàng)作(或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在教市的嚴格要求下,以及教師提供的各種直觀范圖和演示活動的作用下,學生可能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從教育的意義看,學生在完成這種行為的過程中,卻很少能夠獲得情趣和思維的激活,只是被動地、機械地完成一項工作而已。
通過對課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學習和領會,教師的教學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們主動地改變了自身的角色,同時相應地導致了學生角色的變化,簡單地說,教師將自己放在了課堂“導演”的位置,而將學生當作“演員”了,讓他們盡情地表演。在這一課中,老師改變了過去教師“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是將結論直接地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動腦筋思維,主動地探索結論,由此在課堂中形成學生互相啟發(fā)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奶剿鳌?/P>
我們知道,人的思維主要有兩種路徑,一種是演繹,一種是歸納。該老師采用的正是第二種方法。原本他可以簡單而省事地提供示范作品,并將方法和結論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件作品,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采用了啟發(fā)誘導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他的教學是由完成的對稱性作品開始的,由此讓學生思考完成這件作品的方法。其中一個女學生主動向全班同學介紹了方法,但是學生又提出了一些更為具體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教師沒有急于回答,而是讓學生嘗試、制作,因為他知道學生的這些問題只是一些擔憂,到底會不會出現(xiàn),尚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老師提出了這一課應該理解的一個知識點——對稱。在學生理解這一問題以后,教師又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將對稱的知識象其他事物演繹,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
這堂課的教學,教師始終扮演了一個組織者和啟發(fā)者的角色,能夠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能夠讓學生自己解答的問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解答。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當然,教師在這樣的過程中應該對問題的適宜性和難易程度保持著敏感,如果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還是應該策略地幫助他們解決。
2、根據(j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談談你的感想。
像《長江》
要點:教師對美術學習中的“弱勢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樹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實實在在地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要落實實處。該教師對這位不喜歡上美術課的學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教師的真誠和愛心對學生多幾分贊美,少一些批評、指責,為學生的進步、進取,多一分寬容之心,循循善誘地進行個別輔導。教師機智地抓住了這一契機,把個別學生的“美術與我無緣”這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轉化成了一種積極的教學資源。這種資源的價值體現(xiàn)在:⑴ 學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保護。作為教師,沒有對出現(xiàn)的個別“異端”進行粗暴處理,而是及時為該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民主的探索氛圍。這樣既保護了該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fā)了該學生學習的欲望,這是“以人為本”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體現(xiàn)。⑵ 該學生獲得了一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機會。本案例中教師根據(jù)該學生的特長,讓他在想象成“長江”的藍色卡紙上標上各省、市地方的位置,這既符合該學生喜歡地理的需求,又是美術學科知識的拓展延伸,該學生在繪圖表現(xiàn)的過程中,在找到了學習自信的同時又進行了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⑶ 該學生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潛移默化的人生觀的教育。顯然,這樣的教育,學生是終身受益的。
3、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知識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是教材中最常見的。請你針對這一知識點,進行15分鐘左右的教學過程設計。
要點: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體現(xiàn)出新的教學理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等。
評分辦法:(10分)
(8~10分):教學理念新、教學方法新、教學效果好
(5~7分): 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完全新、教學效果尚好[font=ˎ̥]
(2~4):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欠新、教學效果一般 [font=ˎ̥]
4、水彩畫中水、色的相互滲化,會產(chǎn)生豐富的色彩變化。但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不能較好地掌握用筆、用水、用色等要領。請你結合教學實際,列舉學生在運用水、色的相互滲化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要點:水、色相互滲化會產(chǎn)生豐富的色彩變化,這是水彩畫技法的最主要特點。
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用筆滯、習慣來回涂、喜歡用小筆描等。
用水濫沒有形,或用水少沒有滋潤的感覺。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調(diào)配顏色臟、暗、灰,用色過火。
解決的方法:
用筆;要求流暢、肯定、迅速、一氣呵成。忌來回涂,要有筆觸;養(yǎng)成用大筆處理畫面;以中筆處理局部的體和面;最后用小筆畫點勾線。
用水;要求飽滿,進行筆中含水量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效果的嘗試;用先濕潤紙面再畫的方法,使水分飽滿;還可以進行水分流動的嘗試,體會趁濕滲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畫要畫的干凈、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種顏色的性能;調(diào)配顏色要水多色少,為避免色彩灰暗,以兩色相混為宜;慎用黑白兩色。
5、對下例案例設計進行評析。
《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要點:“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痹诮虒W中,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會還給你許多驚訝。一個在室外玩泥沙的游戲活動,卻激發(fā)了孩子們無窮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老師將學生帶出教室,將課堂擺放在沙坑上,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觀能動性,也說明在校園這一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中,有著豐厚的
教學資源等待我們?nèi)ラ_發(fā)和利用。聯(lián)系學生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來發(fā)展學生的藝術能力,是為學生營造藝術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藝術教師應該勤動腦筋、多想辦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將校園的一草一木變成生動的教科書,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性地上好藝術課。[font=ˎ̥]
6、以下三個案例都是以《太陽》為課題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設計,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側重點不同。請分析有哪些不同的側重點?
《太陽》
要點:上述三個目標設計是同一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三位教師的目標設計都具有極強的可行性。每位設計者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以及設計理念的基礎上,每個目標都有更適合自己學生的方面,同時都具有一定的彈性。例1 目標設計側重點是讓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運用視覺語言,是他們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參與美術文化的傳承。例2目標設計側重點落在學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現(xiàn)他們心目中與別人不同的太陽形象。因此,該目標的彈性就體現(xiàn)在第一條即“靈活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來表現(xiàn)太陽”內(nèi)容中,有很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例7側重于保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其彈性之處的設計是目標中的第2條“能夠在圓形中,設計制作出不同個性的太陽面部形象”。
7、介紹畫家莫奈的生平、藝術風格等,并舉代表作品一幅作簡單評述。
要點:生平介紹:[font=ˎ̥]
克勞德·奧斯卡·莫奈(1840—1926)是法國印象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840年出生于巴黎,他父親在哈佛爾開雜貨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爾度過,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時他常在練習本封面上畫裝飾取樂,不知不覺從玩樂中積累了許多繪畫技巧,十五歲時便以一個漫畫家聞名于家鄉(xiāng)。
1859年莫奈回到巴黎。1862年莫奈因病,父親把他從阿爾及利亞服役軍隊中贖了出來。莫奈初從布丹學畫,后進古典派畫家格萊爾畫室學習,并受庫爾貝和柯羅的影響。在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中,受馬奈和透納作品的啟發(fā),對光與色的變化進行長期的探索,運用色彩表現(xiàn)光線和空間的變幻。
1865年的沙龍上莫奈首次展出兩幅描繪塞納河口的風景畫,給人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象,被譽為“一幅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有力的、和諧的海景作品”。
1874年3月25日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以后被稱為印象派的首屆展覽在巴黎開幕。莫奈舉世聞名的《日出·印象》參加展出,“印象派”就是當時批評家嘲諷他的作品而由此而正式誕生。由于莫奈獨創(chuàng)的藝術理論和堅持不渝的探求精神,對印象派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著主導的作用。[font=ˎ̥]
藝術風格:
莫奈用直接寫生的方式捕捉種種生動的印象,以生動活潑的筆觸描繪大自然中千變?nèi)f化的光線和色彩,關注的重點在視覺感受上,致力于研究光色在瞬間變化的效果。[font=ˎ̥]
代表作品: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阿爾港口所見日出的景象,一輪紅日沖出薄霧,冉冉升起,莫奈用活潑、瀟灑的筆觸,鮮明和富有生氣的色彩捕捉了日出一瞬間的印象。橙紅色朝日映紅了上半部天空,它映在海面上的倒影閃閃發(fā)光。紅、橙、淡紫色在天空中互相交錯和滲透著,形成了深遠的天幕,水波將天空的反射分割成許多形狀大小不同、千變?nèi)f化的色塊。兩岸若隱若現(xiàn)的船桅和建筑物,縷縷青煙及由近至遠飄浮在波浪上的小船更加增添了日出的生命力。莫奈創(chuàng)造了一種筆觸靈活的技法,適合表現(xiàn)瞬間流逝的光和色,他采用明顯的筆觸著色,使輪廓含混并與周圍環(huán)境互相交錯銜接起來,充分表現(xiàn)或促成光的閃耀。
8、中國寫意畫運用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現(xiàn)斑斕絢麗、變化莫測的畫面。請你結合教學實際,列舉學生在此技能的練習表現(xiàn)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分別介紹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
要點:濃破淡:先著淡墨,再用濃墨破。
淡破濃:先著干濃墨,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著墨后用色破。
墨破色:先著色后用墨破。
作畫時墨色濃淡要分清,水分干濕要適當。
9、“近大遠小”透視知識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繪畫造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請你針對“近大遠小的透視現(xiàn)象”這一內(nèi)容的學習,進行15分鐘教學過程的設計。
要點:利用簡易取景框進行觀察景物近大遠小透視現(xiàn)象。引導學生變換觀察角度、方位,認真觀察物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透視現(xiàn)象,從中探索透視規(guī)律。
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寫生。選擇典型、簡單的場景,通過實地觀察、描繪,讓學生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近大遠小的透視現(xiàn)象。如描繪一排電線桿、一條鐵路軌道、一道圍墻等。
可選擇典型圖例一幅,引導學生從畫中找出地平線、消失點,再畫出幾條典型的透視線,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近詳遠略、近濃遠淡的規(guī)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將物體的外廓簡略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表現(xiàn)出透視效果。(10—12分)
教學理念新,教學方法好,表述準確。 (7—9分)
教學理念新,教學方法尚可,表述準確。 (4—6分)
教學理念欠新,教學方法一般,表述欠準確。
10、請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下例案例設計進行評析。
案例:《 變教師“獨唱”為師生“合唱”》
要點:怎么看待學生,對學生采取什么態(tài)度(即學生觀),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一個大寫的人確立起來!把課改理念提到了時代發(fā)展高度,這是歷次課程改革從來沒有過的,它意味著新的基礎教育觀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學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發(fā)展中的人。這種目中有人的教育觀反映在教師身上,就是學生意識的形成。
這節(jié)課,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訓導者、尊貴者、管理者轉向引導者、幫助者、激勵者、合作者、服務者,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學們一道尋找真理。
11、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就是以學習環(huán)境為中心來設計教學。請你舉一個以學為主的例子。
參考:課題:初二《 服裝的搭配 》
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并展示一些不同款式、色彩、質(zhì)地的服裝問:“這位同學馬上要去參加另一個同學的生日會,你們能幫他選擇、搭配一套既符合他的身份又得體的一套服裝嗎?”同學們紛紛參與討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