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1年非師范教育類畢業(yè)申請認定高中(中專)及以下教師資格考試試卷教育學(中學)
一、選擇題:
1、被稱為“教育學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赫爾巴特
B、裴斯泰洛齊
C、布盧姆
D、夸美紐斯
2、教學過程諸環(huán)節(ji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B )。
A、備課
B、上課
C、輔導
D、檢查
3、教育目的觀上,“個人本位論”的代表是( D )。
A、柏拉圖
B、梁啟超
C、孔子
D、盧梭
4、我國古代奴隸制時期的教育內容主要為( A )。
A、“六藝”
B、“七藝”
C、“四書”“五經”
D、文雅教育
5、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 B )。
A、教學與交往
B、活動與交往
C、教學與活動
D、修養(yǎng)與交往
6、下列觀點中,哪一個不屬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D )。
A、“有教無類”
B、啟發(fā)式教育
C、主張因材施教
D、提倡自然教育
7、通過人工控制因子,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自變量的變化和結果的研究方法是( A )。
A、實驗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
D、比較法
8、對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D )。
A、政治制約著教育的領導權和教育的享受權
B、政治經濟制度制約教育改革的方向
C、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D、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具有決定作用
9、沈從文小時候特別喜歡逃學,且長時間對老師的批評、斥責非常抵觸,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學老師利用校園里的一棵楠樹激發(fā)了他的進取心,最終成為杰出的作家。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學生具有發(fā)展的( C )。
A、普遍性
B、現實性
C、可塑性
D、差異性
10、教師隨意私拆、學生的信件、日記屬于侵犯學生( C )的行為。
A、人身自由權
B、身心健康權
C、隱私權
D、受教育權
11、以下對師生關系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C )。
A、教學上是授受關系
B、人格上是平等關系
C、本質上是朋友關系
D、道德是促進關系
12、當前我國學校課程的基本形式是( D )。
A、活動課程
B、綜合課程
C、廣域課程
D、學科課程
1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識,常常會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的相關情境或者設置模擬情境,這主要體現的是教學過程中( C )的特點。
A、知情意的統一
B、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的統一
C、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14、“教學相長”、“長善救失”、“藏息相輔”等教學原則是在( B )一書中提出的。
A、《論語》
B、《學記》
C、《大學》
D、《孟子》
15、以下對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描述不正確的是( D )。
A、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B、有利于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C、有利于發(fā)揮集體的教育功能
D、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特長和發(fā)展個性
二、填空題:
16、首創(chuàng)“助產術”的哲學家是蘇格拉底 。
17、終身教育概念是以 生活 、終身、教育三個基本術語為基礎的。
18、被譽為教育史上第一部規(guī)范形態(tài)的教育學著作《普通教育學》的作者是赫爾巴特 。
19、格賽爾雙生子爬梯實驗說明了 成熟 對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意義。
20、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是 個體主觀能動性 。
21、社會性 是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所謂“教育” 活動的本質區(qū)別。
22、我國最早的?茖W校要追溯到東漢末年的 鴻都門學 。
23、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 四個相互制約的因素構成。
24、學校精神文化 是學校文化的深層結構,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25、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以及與政治經濟制度等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
26、一個9歲的兒狼孩被救后,研究人員花了幾年的時間也只教會了她幾個單詞,這個事實說明了個體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均衡性,這個狼孩錯過了發(fā)展的關鍵性 。
27、教育目的 是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與歸宿。
28、班級平等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源于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 的“平等影響”的教育思想。
29、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表現在:間接性、引導性、交往性和簡捷性 。
30、教材的編寫正在由“教程式”向“學程式” 發(fā)展,這是當代教材發(fā)展的新動向。
31、美國的《2061計劃》主張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只學十幾門精選課程,這反映出國外課程改革的課程內容綜合化 趨勢。
32、根據循序漸進 原則,進行教學時應該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3、備課的主要內容包括鉆研教材、 了解學生 和制定教學進度計劃。
34、魏書生老師要求他班級的學生每天要做一定數量的仰臥起坐或者在操場跑圈,從不間斷。他采取的德育方法我們稱之為 鍛煉法 。
35、20世紀50年代由德國學者瓦·根舍因首創(chuàng)的教學方法是范例教學 。
三、簡答題:
36、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fā)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guī)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個性的功能
37、簡述教師的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
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學生觀和新的教育活動觀等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8、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是什么?
①課程體系三級管理趨勢
②課程綜合化趨勢
③穩(wěn)定并加強基礎教育趨勢
④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趨勢
⑤課程改革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趨勢
39、簡述運用說服法的要求。
①明確目的性
②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③注意時機
④以誠待人
40、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①了解學生,研究學生
②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③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四、論述題:
41、材料分析
我國某高二學生考過這樣一道歷史試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死于公元哪一年?最遠打到哪里?
美國世界史教科書上也有這樣的歷史事實,考法卻是這樣: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人說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試,請你運用素質教育的有關原理并結合以上材料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
① 素質教育在其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誤區(qū),如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取消考試,素質教育是沒有負擔的教育,素質教育就是藝術教育和娛樂活動等。這些誤區(qū)產生的原因在于對素質教育的內涵與精神實質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② 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國教育現實中“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
③ 結合材料分析:
“應試教育”的特點是一切教育與學習活動都以升學考試為目的,考試成為了指揮棒,導致了現實教育中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片面發(fā)展等問題。這是素質教育所反對的。但是素質教育并不否認考試的作用。當然,考試只是一種檢查教育教學質量和選拔人才的方式,關鍵在于怎么考。如材料中所示,同樣的考核內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材料中美國的考試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42、案例分析
某中學有位新上任的語文老師,對教學非常認真負責,也能主動向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如經常去聽他們的課,也看了許多教學視頻。但是令她苦惱的是,盡管她將那些教師的成功教學經驗與方法運用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卻總是不太好。
請運用教育學的有關原理對此案例進行分析,并說說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① 選擇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② 選擇與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基于對具體的教學中多個因素的分析,包括:
第一, 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第二, 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第三, 學生特點
第四, 教學實踐、設備、條件
第五, 教師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等
③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不能盲目照搬別人的經驗和方法。案例中的老師盡管教學態(tài)度認真,也樂于學習,但是卻沒有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原因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