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就是指學校教育。(。
2.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制約和決定著教育的政治思想和為誰服務的問題。(。
3.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轉變?yōu)楝F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4.從國家或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教育目的可以是總體性的、高度概括性的,或者是具體的。( )
5.基礎型課程的教學是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拓展型課程的教學是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
6.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是指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等書面形式的材料。( )
7.分組教學是為了克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級授課制優(yōu)越。( )
8.依據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模式進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兩難故事法。( )
9.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實現教育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10.德育過程,即品德形成過程。(。
11.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
12.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設施的現代化。(。
13.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14.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
15.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 )
四、情境分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一)
語文課上,老師要求學生用“活潑”一詞造句,學生甲站起來說:“李華同學在體育課上表現很活潑!崩蠋燑c評道:“很好。”學生乙站起來說:“河里的水很活潑!崩蠋煶烈髁艘粫,點評說:“說水活潑不合適,這個句子不貼切!睂W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認為這位教師的做法有何不妥之處?(。不定項選擇題]
A.限制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B.沒有敏銳地捕捉教育細節(jié)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D.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二)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qū)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睂W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骸案稍锓朗Щ,急躁必跺足!睆拇艘院,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認同老師的這種做法嗎?(。單選題]
A.認同
B.不認同
2.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有何依據?(。不定項選擇題]
A.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B.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C.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D.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3.這些教學方法有何可取之處?(。不定項選擇題]
A.學生學會掌握事物之間的聯系
B.讓學生學會開動腦筋
C.讓學生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
D.讓學生學會意義識記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這是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主要觀點。
2.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會對學生產生終身影響。
3.A【解析】教學策略表示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4.C【解析】我國當前班級管理的實踐中,采用的最多的領導方式是“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
5.B【解析】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
6.B【解析】只有領會了知識,才能很好地鞏固與運用。因此,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7.B【解析】精神或觀念體現了學校的主導思想,所以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8.C【解析】杜威是最自覺、清醒地論證了直接經驗在個人成長中的意義,并將兒童個體的直接經驗加以規(guī)范和具體化為課程并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9.A【解析】學校的其他工作都是為教學工作服務的。因此,教學是學校的中心。
10.A【解析】根據班級管理的具體運作方式,可以將班級管理分為常規(guī)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標管理模式,每一種模式都包含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
11.D【解析】古希臘半島有兩個奴隸制國家斯巴達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經濟的原因兩者的教育體制不同、目的不同、內容與方法也不同,題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
12.B【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少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很低,所以是“危險期”。
13.C【解析】品德是個體現象,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具體體現。
14.B【解析】盧梭認為讓兒童順其自然發(fā)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認為越是遠離社會影響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15.D【解析】由教育學理論可知,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諾篤爾普。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解析】教師培養(yǎng)與樹立良好的班風的方法有: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樹立榜樣、嚴格要求和反復實踐。
2.ABC【解析】德育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德育、學校德育和社會德育。
3.AD【解析】直觀教具可分為兩類:實物教具和模象教具。
4.ABCD【解析】我國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和實驗法。
5.ABCD【解析】泰勒原理可以概括為四個步驟或階段:確定課程目標、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6.ABC【解析】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屬于廣義的教育。
7.ABCD【解析】學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是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和互補性。
8.ABC【解析】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典型觀點有三種:內發(fā)論、外鑠論和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論。
9.ABCD【解析】素質教育倡導建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和諧、互助和民主的。
10.ABCD【解析】班集體的形成和培養(yǎng)過程有: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組織教育活動、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從國家或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教育目的只能是總體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體的。
5.√【解析】略。
6.×【解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
7.×【解析】分組教學與班級授課制比較有其優(yōu)點,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點,如分組教學在管理上不如班級教學的管理方便,從而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所以不能說分組教學就比班級授課制優(yōu)越。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錯在只看到德育過程和品德形成過程的聯系,而沒有看到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借助于德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活動,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和完善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一種人的發(fā)展過程。兩者不是一回事。
11.×【解析】(1)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而不是經濟發(fā)展水平;(2)一個國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決定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教育的性質。
12.×【解析】(1)教育現代化不但包括學校設施的現代化,還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師隊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現代化;(2)認為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教育設施現代化的觀點是片面的。
13.×【解析】(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認為人的發(fā)展是由教育決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沒有遺傳為之提供生理基礎,沒有環(huán)境的配合,沒有社會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教育發(fā)揮主導促進作用是不可能的。
14.√【解析】(1)我國《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2)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15.√【解析】(1)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占時間最多,也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活動;(2)教學是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
四、情境分析題
(一)ABC
(二)1.A
2.ABCD
3.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