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案
——以小見大話親情,舉輕若重道美感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fā)現(xiàn)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zhì)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散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內(nèi)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xiàn)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對學生審美閱讀的啟蒙的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進入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尋找美點,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意境之美的體驗。
同時,因為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希望能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其一,是課外閱讀,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把自己的閱讀積累興趣調(diào)動起來;其二,是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zhì)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xù)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師: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在生活中曾被許多小事感動過: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來自遠方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嗎”;傷心失敗的時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別親近的人默默地為你遞上一張紙巾,輕輕地對你說“我們知道你盡力了”。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總能讓人讀出許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請大家說說。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交流。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細微的小事寫得讓人感動的。(多媒體投影“散步”)
(于細微處見真情。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diào)。雖未涉及文本,卻已“意在言中”。同時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1、朗讀比賽。以班級為單位,大家推選一名代表和老師比賽,借助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秋日思雨》。其他同學從以下三方面給予評判:
(1)音準;(2)句逗的停頓;(3)語氣、語調(diào)的處理。
2、通過討論,統(tǒng)一意見:本文基調(diào)愉快而深沉;語調(diào)平穩(wěn),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親切,溫和,并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根據(jù)討論結(jié)果,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師生互動,形成板書。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那種追求成功的興奮可促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耄瑸樽约、為集體爭光。同時,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并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對作品的理解中。)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fā)現(xiàn)
1、師生共同探討第一、二節(jié)。
學習第一節(jié):多媒體投影第一節(jié)“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闭埻瑢W們輕輕地把這句話讀一遍。(生讀第一節(jié))
師:從這樣一句話的表述中,你能讀出作者在寫這句話時含著的情感嗎?自己再輕輕讀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讀體味作者的創(chuàng)作,學生以最自然的狀態(tài)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讓學生回答,給他們時間再次閱讀。)
(生輕聲讀。紛紛舉手。)
(既讓學生猜想,自然給以一定時間。對開放性的問題,不倉促評價。努力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師追問:這樣的內(nèi)容平常習慣是怎樣表達的?作者這樣選用詞語和選擇句式,你能否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之處?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1)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2)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jié)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diào)的意味,突出“我”對母親的尊敬及對一家人的愛,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并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感受文章濃濃的親情。)
學習第二節(jié):自主發(fā)現(xiàn)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體驗其中蘊含的真情。
句子: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fā)現(xiàn)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么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nèi)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jié)文字中比較特殊的,也就是有舉輕若重感覺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師生互動。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jié),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fā)現(xiàn)。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與全班共享,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
▲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里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2)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么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并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么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lián)系?”等問題。并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fā)表獨特見解。)
(培養(yǎng)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探討中穿插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白x是吞食、咀嚼,是最簡便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薄蚪濉吨黧w閱讀的實踐形式探析》)
▲ 可能有的詞語:
太遲、總算、熬、分歧、責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
(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如:說母親過冬天,為什么說成“熬”?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tǒng)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個這么大的詞?我為什么會感到責任的重大?假設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地背呢?等等。這些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滲透情感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學生的發(fā)現(xiàn)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fā)現(xiàn)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于學生自主的發(fā)現(xiàn)與交流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情感,也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語文托起的,是一個大寫的“人”。)
五、拓展:強化發(fā)現(xiàn)
1、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并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括號內(nèi)為原文刪去的三句話: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2)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3)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jù)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養(yǎng)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fā)現(xiàn),都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放任思維的潮流!扒曳哦霹N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說得通就可以。)
2、調(diào)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師: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閱讀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如“扛著一支鉛筆”。你能否也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寫幾句話,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
學生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讀與寫結(jié)合,同時也希望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才會其樂無窮。)
六、比較:驗證發(fā)現(xiàn)
速讀課后短文《三代》,和《散步》進行比較閱讀。
師:《三代》與《散步》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提示:可從情節(jié)、主旨、寫法和語言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三代》的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jié)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后,作為一次研究性的作業(yè),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jié)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由同學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啟示。)
2、師總結(jié):《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gòu)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這處空白點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jié)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以大家齊唱《;丶铱纯础穪斫Y(jié)課,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yè)布置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jié)”?展現(xiàn)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的有機結(jié)合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九、板書設計:
(板書圖示是直觀教學的一種手段,是一種科學,但同時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課的板書,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應的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