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 論》試卷(二)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
(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題 號 |
(一) |
(二) |
(三) |
(四) |
總 分 |
核分人 |
得 分 |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4.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5.作答時必須使用黑色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紙有效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二、給定資料
1.下面是某網站最近發(fā)表的談關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當前,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許多城市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城市生命線似乎脆弱得不堪一擊。一場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讓城市半癱瘓;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灣,劣質建材散發(fā)著致癌的毒氣,劣質纜線成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氣就像身邊的火藥庫,噪音公害仿佛幽靈般游蕩的殺手;熱島效應悶得我們大汗淋漓,沙塵暴刮得我們淚眼迷離;逢雨必澇正成為中國大城市的通;一向被視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電梯也頻出事端,社會上甚至將其作為“兇器”的代名詞……我們正處在一個高風險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城市災變幾如脫韁之馬。
對大自然的憤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但對這些人為的城市災難,我們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盡快改變這種狀況,災難不知什么時候就會降臨到我們自己頭上。
安全感是生活質量的刻度,是人們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一旦這最重要的東西缺失了,人們還能放心地去哪里?還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還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發(fā)性危機事件,凸顯了當今社會缺乏綜合應急系統的軟肋。
在諸多涉及公眾生命的問題中,首要問題之一是公共應急資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門總在強調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龐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隊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搶險、城市危險品救援等等,這些隊伍都具有相當高的專業(yè)水平,可問題在于這些救援力量往往僅是行業(yè)自己的,在條塊分割的情況下,力量相當分散,很難形成合力。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呼喚構建一個城市三災應急系統,公眾則需要培養(yǎng)必要的危機意識,要“傷后知痛”,F在很多事故災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無辜的公眾。在不少情況下,傳統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城市的災難與危機。
因此,對相關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喚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井噴、火災、爆炸、踩踏事故、地鐵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燒毀等,被媒體通天熱炒,顯示出一種防災預警意識的覺醒。但我們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觀等方面。有學者認為:西方人對遵守安全規(guī)章制度往往表現出一種自覺性及自律性,強調保障安全是人的權利;中國人從古至今則更多地強調用典范的影響力來影響行為,此種方式很難完全適宜于現代城市化的生活狀態(tài)。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國人卻過多地宣傳“國家財產第一原則”,這與“應急避險權”所主張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則似乎相悖。美國在1985年就組建了社區(qū)救災反應隊,美國國家防火協會經常組織北美統一的火災“大逃亡”訓練活動;中國人在相當一個時期內還只停留在對安全警鐘的認知環(huán)節(jié),暴露出在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產品上存在的諸多不足。這一切,都告誡我們必須系統地、更加完善地開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鐵站臺或者行駛中的地鐵列車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級臺風登陸上海,那些高層建筑上的玻璃幕墻頂得住嗎?……這一個個“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學防災救災研究所的科研課題。
上海某報記者報道:最近在全市開展的“我為城市安全獻一計”活動引起了研究所專家們的密切關注。一方面,他們?yōu)槭忻窬影菜嘉R庾R的增強和諸多防災好點子欣喜;另一方面,專家們很想提醒:“防災不能只考慮技術手段──給城市打造‘金剛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這方面,我們大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備全程監(jiān)控,運行的安全系數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經有10多條,針對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險,不妨裝上安全閥門,需要時可用來擋水”;“預防高樓玻璃幕墻掉落,應該對建筑做整體風洞試驗”……這些意在為城市套上一個水火不侵的“金剛罩”的設想,很有道理,提出這些建議的專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一座城市不可能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災害事故,不計代價地增添防災設施!痹撗芯克鶎iT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與災害應對的H博士,對地鐵滲水和隧道滲水實地考察過多次。他對一些學者提出為越江隧道增設“擋水閥門”的建議,并不完全認同。他說:“據我了解,國內有個別隧道安裝過這樣的閥門,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來有一次搞演習時決定用一下,卻發(fā)現閥門由于年久失修,機械失靈,根本沒法動!
H博士想用這個案例說明兩個道理:第一,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設防,心理安慰作用遠遠大于實際作用,要不要這么做,應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裝備上了,則怎樣保養(yǎng)維護,工作人員能不能熟練操作,都是必須重視的“人防”環(huán)節(jié),否則,當有朝一日預想中的特大災害真的發(fā)生,“金剛罩”極有可能派不上用場。
“防災設施,從理論上說總是不足的,因為它們應對的往往是適當程度的、發(fā)生概率較高的災害事故!毖芯炕馂姆婪兜腃研究員力挺M博士的觀點。這位研究員對軌道交通實地考察過多次,他關注的焦點是地鐵站和車廂里的消防設施。他注意到,站臺和車廂里的屏幕會經常播放視頻,告訴市民一旦發(fā)生火災險情如何緊急疏散,強調必須做到的一些要領。
當被問道“地鐵里有沒有專門的消防逃生通道”的問題時,C研究員回答:“上海地鐵的逃生通道,其實就是我們平時上上下下的那些樓梯,并沒有其他特殊通道!彼f,一旦有險情發(fā)生,要減少人員傷亡,最關鍵的是工作人員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員需要定期演練;我們現在似乎更看重滅火器數量夠不夠、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險情出現時現場肯定亂,工作人員能不能及時順利地拿到滅火器?會不會熟練使用?這些都是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或許有乘客就在滅火器旁邊,但又有幾個人會用?
“老實說,怎么用滅火器,我還真不知道。”說這話的,是另一位年輕的研究員Y博士。防災專家也不會用滅火器?她坦率承認,并隨即以此為例指出了城市公眾教育的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
“無論是社區(qū)里的大爺大媽,還是寫字樓里的白領,防災知識都是從小冊子、展板、講座或者網絡上看來的。且不說所知有限,即使認為不少人一無所知,也并不為過。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無所知,也未必有用,因為沒有轉化為能力。”Y博士說,汶川大地震、上!11•1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發(fā)生后,很多單位都搞過安全演練,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戲”。大樓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開?消防箱里有滅火器,但如何操作?應急避難場所在哪里,怎樣利用?這些關鍵的內容,演練過嗎?再說,演練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學到點東西,很快便會淡忘,必須定期訓練。日本人應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練中練出來的。
在這些專家看來,“人防”的漏洞和缺陷,遠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專門研究風災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東陸家嘴,這一地區(qū)有幾十棟玻璃幕墻大樓,且不止一次發(fā)生過玻璃掉落事故。這些玻璃幕墻建筑能不能抵抗12級以上大風,這正是她的科研課題。她告訴記者,大風常被認為是玻璃幕墻掉落的“元兇”,但實際上,在建筑工人安裝玻璃時可能就已經埋下了隱患。
“在安裝時,把螺絲擰得過松固然不行,但過緊也會使玻璃幕墻受力失衡,從而出現細小的裂縫!彼f,如果把大樓玻璃幕墻的掉落視作對城市安全的一種威脅,那么減少威脅的關鍵同樣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墻表面的同時,增加一道“體檢”關,絕大多數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樓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傷。這起特別重大的火災事故,凸顯了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爾伯特•懷特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廣泛應用于災害學、生態(tài)學、金融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許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內涵。
現代城市不僅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財富和各項社會活動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各類風險和突發(fā)事件最密集的地區(qū),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社會影響很惡劣。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為城市生活運行中受到外部致災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災因素影響的程度,涉及相關防范系統對致災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對這種系統抗逆力的某種衡量。
調查報告顯示,S市特別重大火災較典型地反映了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問題。此次火災,是大樓維修時由無證的電焊工違章作業(yè)所產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網”,然后蔓延到大樓上易燃的裝修材料,從而釀成大禍。該大樓維修工程存在層層分包和轉包等違法違規(guī)問題,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規(guī)范化監(jiān)督,致使維修施工過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亂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況,結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統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變轉變成質變。脆弱性演變成嚴重的危機,最終導致此次慘劇。
這次火災,盡管S市啟用了現代化的警用直升飛機用于緊急救援,但在如此嚴重的高樓火災面前,無法有效發(fā)揮高空消防滅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時,部分常規(guī)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設施難以滿足高層建筑滅火的需要,影響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優(yōu)于互救,互救優(yōu)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災害損失的經驗之談。但部分市民依然習慣于等待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救援,而這類救援往往因為需要一定時間,不夠及時,而影響救援效果。S市火災的確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應急疏散能力的明顯不足,部分居民耽誤了寶貴的逃生時間。事后發(fā)現,連居住在二樓的有些居民都沒有及時撤離,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災發(fā)生前,政府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監(jiān)督不到位,民眾的力量又沒有被動員,致使工程的建設監(jiān)督事實上處于真空狀態(tài),為火災發(fā)生埋下隱患。在火災發(fā)生后,由于市民市場保險意識不強,火災給市民帶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部分由政府買單,而社會主體、市場主體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加重了政府的負擔。
在現代城市工程建設規(guī)劃設計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設速度或追求經濟效益,對工程未來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慮不足,或者相關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設施,從規(guī)劃到設計,都存在嚴重缺陷或不到位問題。就S市火災而言,高樓部分消防設施配備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樓與樓間距較小,道路狹窄。這些,導致火災發(fā)生后,因安全通道狹窄,物理空間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設備難以到達現場或難以發(fā)揮有效作用,嚴重影響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災充分說明,如果對于城市運行中可能存在的突發(fā)事件預測和準備不足,必將使現代化城市運行中的風險難以及時、快速、準確、有效地得到識別、防范和控制,結果便是重大災難。
4.T市晚報刊發(fā)了一批“市民來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問題。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趙家口長途汽車站,發(fā)現這里是一個Y字形路段,行駛的車輛由兩條機動車道匯聚到一條機動車道上。引人注目的是,在兩條分支機動車道中的一條上緩緩行駛著大量公交車,一輛接一輛,車隊一直排到Y形車道匯流口。劉公鋪橋西這一站點設置在兩條機動車道之間,我和朋友便是在這一站下的車。這里下車的乘客很多,從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條不同路線的公交車要在這一站?。這就使得上下車的乘客特別多,疏散時間增加,公交車?康臅r間也就相應增加,而之后需要進站的公交車排隊進站的時間也被延長。我看到排隊等候進站的公交車一直都保持在5輛以上,使得路面擁擠不堪。我從劉公鋪橋西站下來后沿著公交站繞了一圈,發(fā)現并沒有能夠穿過馬路的人行橫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開外對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幾百米去繞行趙家口天橋。這對于在上班時間急著換乘車輛的人來說太費時間,所以我看到絕大部分下車的乘客都徑直走到站點與綠化帶之間的空隙處,在大量的機動車流之間驚險地穿過馬路。這雖然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但與登上天橋再下來相比顯得方便快捷許多。
市民乙:前幾天上午,我去石化總公司附近的體檢中心體檢。事先我從公交網上查詢得知,經過我家小區(qū)附近的16路公交車可以抵達石化總公司。乘16路車順利抵達目的地并體檢之后,我按慣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總公司站點等車。等了約20分鐘,來了一輛16路車,卻呼嘯而過,并沒有靠站。我先是誤以為司機甩站,后來無意中看了一下站牌,發(fā)現這個站點并不?16路公交車。這讓我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心情也被敗壞了。一個朋友說,他經常乘公交車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無回”的。對這類現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為啥不讓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隨著我市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軌道交通網絡不斷向外延伸,遠離中心城區(qū)的住宅區(qū)越來越多。但是,軌道交通只解決大流量,不能完全解決住宅小區(qū)到達軌道交通車站之問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退回去20年,有沒有“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那當時是怎么解決的?一是走路,二是騎車,F在為什么沒人走路了?一方面,過去走是因為經濟困難,現在幾塊錢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是問題;另一方面,有人想走,卻發(fā)現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燈瞎火,感到特別不安全。為什么現在騎自行車的人少了?因為騎車的成本也不低,F在規(guī)范的小區(qū)里,自行車必須停在車庫里,每月要交停車費。你想停在公交車站或者軌道交通站點,也必須交停車費,否則很容易失竊,但是交了錢也不一定能夠保證不丟。此外還“受氣”,現在是汽車社會,不少道路上都沒有非機動車道,即使設有非機動車道,也常常被亂停的機動車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決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車”填了空。在公交站點,有不少小轎車、摩托車、電動車等“黑車”聚集。因“黑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讓人心有余悸。
5.英國哲學家阿蘭•德波頓在四川大地震之后發(fā)表文章,介紹并闡發(fā)了古代羅馬哲學家塞內加關于人類災難的哲學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場強烈的震災在坎帕尼亞省地底迸發(fā),數千名毫無察覺的居民在幾秒鐘內喪命。龐培城內的大部分建筑在熟睡著的人們的頭頂上坍塌。救援行動因隨后發(fā)生的火災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個羅馬帝國境內,到處是驚恐、難以置信和憤怒的情緒。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技術上最先進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氣面前,怎會如此不堪一擊?
這些痛苦與惶惑,引起了塞內加的注意。他撰寫了一系列文章來安慰他的剛剛遭逢災難的讀者。然而,他的安慰卻多少顯得生硬和陰郁:你們說‘我沒想到這一切會發(fā)生’。難道你們以為,當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發(fā)生,當你看見它已經發(fā)生,這件事居然還不會發(fā)生嗎……”為了平息讀者心中的不平,塞內加提醒大家(在公元62年的春季):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必須時刻都要想到未可預料的事情。平靜,不過是歷次混亂之間的間歇。沒有什么是絕對可靠的,即便是我們雙腳依憑的大地。
塞內加認為,由于未曾預料到的事件對我們的傷害最大,由于我們必須預想到所有的事情,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最糟糕的事情有可能要發(fā)生。每個人在駕車啟程、走下樓梯,或是與朋友話別時,都應意識到各種致命的可能性。塞內加強調:“不應有始料未及之事。我們的思想應先行一步,去面對所有的問題。我們所要考慮的,不應僅是什么事常會發(fā)生,而更應是什么事有可能發(fā)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輕微的振動,最小的顛簸,都會讓它破碎。人的軀體軟弱而易碎!
在經歷了大地震之后,許多人主張應疏散整個地區(qū)的民眾,并且不要在震區(qū)重建房屋。但塞內加并不認為地球上會有一個地方具有徹底的安全。“誰又能保證,他們所站立的這塊或那塊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們以為,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可以幸免于難,保證安全,那我們就錯了……大自然還沒用這種方式創(chuàng)造過任何永恒不變的東西!
有中國學者讀了阿蘭•德波頓的文章之后這樣解讀塞內加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絕對的安全。人類的歷史正是一個與災難相伴以及與災難抗爭的歷史,而塞內加的思想看似悲觀,卻有助于我們培養(yǎng)憂患意識,有助于國人在災難來臨之際保持清醒、從容與淡定,并減輕災難和流血帶來的震驚,進而積極地應對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說,塞內加道出的是與中國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變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20分)
1.根據給定資料2,對專家們所說的“技防”和“人防”加以解釋。(1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2.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別重大火災中的具體表現。(10分)
要求:準確、全面、簡明,不超過150字。
(二)A市F區(qū)在全區(qū)范圍內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請根據給定資料,從“安全文化理念”、“增強安全意識”、“日常安全須知”三個方面為社區(qū)的宣傳欄寫一份宣傳稿。(20分)
要求:(1)內容具體,針對性強;(2)用語恰當,通俗易懂;(3)不超過500字。
(三)給定資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請的觀察員,請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呈送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考。(20分)
要求:(1)對存在的問題概括準確、扼要;(2)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3)不超過400字。
(四)給定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闭埥Y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語言流暢;(4)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答案】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20分)
1.根據給定資料2,對專家們所說的“技防”和“人防”加以解釋。(1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所謂技防,是指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為城市安全配備的防范設施,如給城市打造的“金剛罩”、城市公共交通的軟硬件配備、各種防災裝備等。
所謂人防,則是技防之外的人為防范,包括對裝備的保養(yǎng)維護、人為的操作能力,在災難發(fā)生的情況下個人有效利用各種防災裝備的能力,在防范設備安裝過程中隱藏的人為隱患等。
2.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別重大火災中的具體表現。(10分)
要求:準確、全面、簡明,不超過150字。
此脆弱性在該事件中表現有:一是外部致災因素影響度高。城市規(guī)劃存在缺陷,樓間距較小,道路狹窄,高樓消防設施缺乏。二是系統抗災力弱。政府和民眾監(jiān)督不到位;前期工程管理上存在層層分包轉包等違規(guī)現象;日常管理松懈、安全措施不到位,維修作業(yè)違章;民眾缺乏正確救災觀念,自救應急疏散能力不足;民眾保險意識缺乏。
(二)A市F區(qū)在全區(qū)范圍內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請根據給定資料,從“安全文化理念”、“增強安全意識”、“日常安全須知”三個方面為社區(qū)的宣傳欄寫一份宣傳稿。(20分)
要求:(1)內容具體,針對性強;(2)用語恰當,通俗易懂;(3)不超過500字。
增強安全意識 共建和諧社區(qū)
為了保障居民的安居樂業(yè),同時給居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我區(qū)近期將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增強大家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加強“居民安全文化教育”,轉變大家固有的安全文化理念!白跃葍(yōu)于互救,互救優(yōu)于公救”是降低災害損失的經驗之談,假如發(fā)生火災,受災人員若是缺乏自救常識,生存幾率將會很低,就算配備有足夠的滅火設施,若是沒人會用,也就毫無意義了。
因此,本次活動的重要內容便是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居民的安全技能。我們將通過舉行安全宣講會的形式,配合發(fā)放安全手冊,為廣大居民講解和傳授日常安全的注意事項以及防災救災的相關技能,并且會定期開展演習,讓廣大居民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切實轉變?yōu)榘踩芰Α?/P>
安全問題無小事,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電、氣的不正確使用都會成為安全隱患。用電安全需要注意經常檢查線路、插座和刀閘是否安全可靠;用氣安全,尤其是使用煤氣時要注意通風換氣,一旦發(fā)現煤氣中毒,應先把門窗打開,避免明火。
安全感是生活質量的刻度,是人們首要的心理需要。安全問題關乎每一個人,希望大家在此次活動中積極響應、廣泛參與。最后祝大家生活平安幸福。
(三)給定資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請的觀察員,請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呈送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考。(20分)
要求:(1)對存在的問題概括準確、扼要;(2)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3)不超過400字。
市民出行中存在問題主要有:公交線路及其站點設置不合理,不同路線及其站點重疊嚴重,易導致擁堵。有些公交路線往返行程不一致。軌道交通車站和居民小區(qū)間缺少公共交通方式。行人街道對面換乘因缺少行人通道而嚴重不便。鑒于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對我市當前道路情況、運載情況和未來城市規(guī)劃布局進行科學和詳細調查,為綜合治理提供依據。
第二,對公交線路及其站點進行布局優(yōu)化。對公交線路進行優(yōu)化,一是對某些線路上上下車人數較少的站點進行撤銷;二是對完全重疊的公交線路適當合并;三是對一些公交線路的路徑重新設置,避開過于擁堵路段。
第三,一些公交線路往返程路徑不一致,調研后如可以統一的,則應當將其統一。
第四,在主要的軌道交通站點和居民小區(qū)之間路段上開設短途公交專線。
第五,在主要的街道對面換乘站點處建設人行天橋,方便行人到對面公交換乘。
第六,要做好上述工作配套工作,公交站牌設立變更要準確充分,做好宣傳、公示工作。
(四)給定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闭埥Y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語言流暢;(4)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
天變不足畏 安全當先行
──讓經濟社會運行更安全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與災難相伴、與災難抗爭的歷史。從2008年的中國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島,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它的憤怒,也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然而正如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所說,只要我們意識到未曾預料到的事件對我們的傷害最大,時時保持警惕,預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應加強安全規(guī)劃與防護,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切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變”就不足畏,并且會成為經濟社會運行的更加安全的驅動力。
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災,凸顯了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一是城市規(guī)劃設計中的安全防護不足,片面追求建設速度和經濟效益,而對事故的防范考慮不周、投入不夠;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在工程建設和維修中存在違法違規(guī)問題,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規(guī)范化監(jiān)督;三是技術保障欠缺,救援設施設備難以滿足需要,影響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眾安全意識淡薄,市民自救互救、應急疏散能力不足。這一切都直接間接導致了事故的發(fā)生、擴大了事故的危害。
我國古訓有云:“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鳖A防災難和事故應從“預”字著眼、“防”字抓起。如果龐培人對火山噴發(fā)有足夠的預見并有相應的防護設施和防范措施,也許一代名城龐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巖所吞沒;如果S市在高層建筑的規(guī)劃上科學謹慎,在安全防護上舍得投入,對市民有相應的應急訓練,也許公寓火災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慘重。只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并落實到行動上,才能真正從事故教訓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安全前行。
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的教訓告訴我們:科學發(fā)展,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發(fā)展理念上,必須把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思想認識轉移到科學發(fā)展的軌道上來,尊重客觀規(guī)律,把握當前國情,以安全為前提和保障,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學習發(fā)達國家“生命至上”的觀念和做法,大力開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觀的宣傳教育,營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圍,普及安全知識,定期開展應急避險訓練,切實提高公眾自救能力;再次,在資源整合上,要將安全防護措施融入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大力促進公共應急資源整合,構建綜合減災應急系統,建立協調有力、運作順暢的機制,打破條塊分割,把各個行業(yè)的專業(yè)救援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維護公共安全的強大合力;最后,在法律執(zhí)行上,要加強執(zhí)法和監(jiān)管,確保法律制度的落實,規(guī)范人們的生產生活行為,嚴格依法操作,積極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從源頭上熄滅災難和事故的火星。
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們的發(fā)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把科學發(fā)展的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統籌好、謀劃好安全發(fā)展,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做好維護安全的各項工作,讓人民生活在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環(huán)境里,我們一定能夠讓中國列車運行得更加平穩(wěn)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