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小學語文S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個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是引發(fā)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秘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把穩(wěn)身邊的事物、認真視察的好風俗,有肯定的詞語積聚。
2、教學目標
(1)了解12個生字,會寫“甲、傘、豆、植、物、粗、準、帶”8個字及以下詞語:粗心、準備、植物,能用“粗心、準備”造句。
(2)能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明白詩句。了解薄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流傳種子的。
(4)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視察大自然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讓學生了解三蒔植物流傳種子的措施,引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2、引導學生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三蒔植物流傳種子的措施,引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知識的渴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風俗,為學生建立精良的自主學習情境,恭敬學生的個別差別,勉勵學生選擇得當自己的學習方法”。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強調自主,鼓勵參與
1、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學習。
2、讓舉手的學生都起立讀書,培養(yǎng)自主意識。
3、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二)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習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用各種媒體、實物演示激發(fā)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整體感知——自主識字——賞讀情趣——拓展延伸——背誦積累
1、整體感知
在激趣導入新課后,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位植物媽媽?他們各用什么辦法傳播種子?讀后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嘗試朗讀后,獲得整體感知,交流收獲,培養(yǎng)了自主讀書的能力,體驗到讀書的快樂。
2、自主識字
新課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自己練讀生字,然后多種方式指讀,最后全班交流識字方法。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方法,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相互交流識字方法,提高了自主識字的效果。
3、賞讀情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理解重點。由于詩歌的第二、三、四小節(jié)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因此我決定導學其中一節(jié),其他兩節(jié)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接納如許的教學計謀是由于低年級閱讀教學還不相宜完全讓學生自學,在教學歷程中我們還應器重自學方法的引導和樹模。以是在計劃時先以學生最喜好的一節(jié)重點引導,以此動員其他末節(jié)的自學,表現(xiàn)了恭敬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學習的歷程中讓學生輕松痛快地明白課文內容,加強自讀自悟的興趣。
對付課文中一些較難明白的詞語,我重要接納直觀本領資助學生明白。如:“紛紛出發(fā)”我先使用電腦演示讓學生有直觀形象的了解,再在這個底子上舉行擇義,迎刃而解。又如“帶刺的鎧甲”,我發(fā)給學生每人一粒蒼耳,讓學生摸一摸。如許學生就比力容易地明白了詞語。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舉行朗讀訓練,不光要從朗讀本領上引導,并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頭腦情感。在教學中我捉住這首詩歌利于朗讀,內容滿盈情趣的特點,引發(fā)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讀(自由讀、演出讀、想像讀、小組讀、師生輪讀等),并實時引導學生舉行朗讀體驗。如讀第二末節(jié)要突出美,蒼耳媽媽的措施要讀出風趣,要讀出豌豆媽媽的方法更奇妙。
4、拓展延伸
在學完第五小節(jié)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學生分別交流在課前收集、了解到的資料,及自己平時觀察到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并且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中的“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這一要點,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觀察、探索奧秘的興趣。
5、背誦積累
背誦是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為今后寫作打下基礎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后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作品,讀起來瑯瑯上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蒲公英、蒼耳、豆莢等植物的認識各抒已見。
我在講蒼耳媽媽是怎樣把孩子送走這一段時。突然一個叫小男聲打斷了我小講課。“老師,蒼耳是不是像耳朵一樣的東西,它怎樣掛住動物的皮毛呀?”一個小男孩怯怯地問。
“蒼耳不像耳朵,它是小小的……”我不禁驚詫于孩子天真的提問了。小時候我也見過蒼耳,蒼耳掛住我的衣服,多有趣?涩F(xiàn)在,僅僅讓我用語言來描述,顯得多么蒼白。
我正思考著怎樣回答。忽然,一個聲音傳來:“老師,我知道”。剛從農村轉學的賀佳銘舉起了手,“蒼耳是綠色的,橢圓形的,外邊有許多小刺,可掛在衣服上,可好玩了!昨天老師讓咱們預習,我知道今天咱們要講這一課,我拿了一些”說著,他像變魔術一樣從抽屜里拿出了一株蒼耳,上面密密麻麻地結了許多蒼耳,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一起,紛紛說:“給我看看,給我看看!”王剛很開心:“每人一顆,不準用手拿,可扎手呢!”說完,他一顆顆地扔向同學。哦,聰明的學生,蒼耳已掛在同學們的袖子上,衣服上了……
接著,王剛又像小博士一樣,給大家講了豆莢,什么毛豆莢啦、綠豆莢啦等等,講得一臉自豪。同學們向他投來了羨慕的眼光,這節(jié)課中他也學地特別的認真。哦,不同的生活經歷,帶給王剛不同的審美體驗。這一課,他背得特別快,特別熟練。
課下,回味課上的情景,讓我常常的體會到,學生的審美個性差異與其不同的生活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學生的審美欣賞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過程,而是對作品的再度體驗、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伴隨著豐富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這些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的展開要以生活體驗和生活情感為基礎,沒有這一基礎,想象的翅膀就飛不起來,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會流于膚淺。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覺得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很喜歡讀,但對蒼耳等植物的審美感受,由于沒有切身的生活體驗,僅僅停留在課本描繪的字里行間。而賀佳銘,因為生活在農村,經常于這些植物打交道,才有了比較深刻的審美感受?梢姡煌纳罱洑v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
《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植物媽媽有辦法》,它是人教版第三冊的第三篇課文。這篇文章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我跟人認為是一篇讓我百讀不厭的科普文章。在教學時我就引領學生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精妙,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科學知識。根據(jù)課文語言的跳躍性這一特點以及新課標要求重視朗讀這一教學建議,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理解課文內容相對剛進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困難。
二.教學目標。
這課的教學,我準備達成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12個生字,寫10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產生觀察植物知識,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妙的興趣。
三、設計理念(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以“多形式的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因為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學主要就是教會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去實踐。而讀不可置疑是一種非常好的語言實踐的方法。同時,我也采用實物觀察,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等多種方法來進行教學,必要時,我也采用多媒體來更好地教學。
四、說課時;
本課我準備分兩課時完成,今天我著重講第一課時。下面我所講的就是這課時的教學流程。
五、教學流程。
一、聯(lián)系實際,揭示課題。
一進課堂,我便在黑板上寫下“旅行”這兩個字,問學生有誰認識這兩個字,讓他們談談是怎么認識這兩個字的。說完之后,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平時都去過什么地方旅行?怎么去的?旅行的感覺怎樣?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可能會說很多很多有趣的旅行,也會暢談多種有趣的旅行方式。這時,我便置疑,那如果植物也想去旅行,該用什么辦法呢?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我想帶著疑問學生會對文本充滿好奇,會更有興趣朗讀課文的。
二、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這環(huán)節(jié)我分三步完成。1、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圈出文中要認的字與同桌相互讀準字音。2、出示詞語指名讀。此時我只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個別字說說識字方法(蒼耳讀音比較難掌握,采用跟讀來幫助讀準字音。)。不打算逐一逐一地認字。因為我覺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通過一年的識字訓練,對與一般的字已經能夠自己識字了。3、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目的還是讀通課文,整體把握課文。
三、精讀課文,感受旅行快樂。
在學生通讀課文之后,我便設計了這樣的題目:文中你認識了哪些植物寶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一一板書。蒲公英蒼耳…..學生回答完后,我便追問植物媽媽用什么辦法讓它的孩子旅行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問題讀讀課文2-4小節(jié)。(有人說,教是為了不教。師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扶放結合的方法,重點教學第二小節(jié),簡要教學3、4小節(jié)。力求在我的扶下,能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第二小節(jié)我是這樣教學的。學生讀完第2小節(jié),讓學生說說蒲公英是用什么辦法讓自己的寶寶旅行的?學生說出了乘著降落傘紛紛出發(fā)時,我出示降落傘的實物圖,讓學生說說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同時引導學生感悟出乘降落傘旅行的有趣。當學生理解到這一層面時,我還帶著學生望課文的深處走,采用理解紛紛一詞,感悟這種旅行的美和快樂。我在黑板上畫出一朵蒲公英,用富有童趣的話語說:“你看這一朵蒲公英出發(fā)了,這一朵出發(fā)叫紛紛出發(fā)嗎?”學生會說不是。我就在黑板上畫很多很多的蒲公英,追問:這樣叫紛紛出發(fā)了嗎?那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紛紛嗎?語言訓練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如此感悟“紛紛”,我想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動感,使語言活起來。接著,我讓學生欣賞蒲公英紛紛出發(fā)的動感畫面。(多媒體是這樣設計的。藍藍的天空飄著幾多白云,下面是一望無垠的蒲公英,蒲公英隨著風伴著柔和的音樂紛紛飛舞。)看完后,請學生談談感受,要求把這種感受放到課文中讀出來。學生感受到美麗了,也就能有感情地把這一段文章好好地讀出來。我繼續(xù)帶著學生往下走:蒲公英紛紛出發(fā),他們都會到什么地方去呢?(生會說:田野,山溝,……)蒲公英且這么多的地方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就叫做“四海為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契機,同時也是非常好的理解“四海為家”的語文情境。
學完了第二小節(jié),我把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和第四小節(jié)按類似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其中有幾點不太一樣的我來說說!吧n耳”對于學生來說其實是熟悉的,但可能不是很清楚它的學名。我便出示實物讓學生摸摸,看看,同時讓他們聯(lián)系實際談談平時在生活中衣服或頭發(fā)被蒼耳掛住的事情。想像蒼耳媽媽帶孩子旅行的樂趣。第四小節(jié)中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東西,我只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達“蹦著跳著”,感受豌豆去旅行的快樂。在這兩小節(jié)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些寶寶都會去什么地方旅行呢?加深理解“四海為家”這詞語。
四、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教完了2-4小節(jié),我便準備結束這課時的閱讀教學。我是這樣結課的。小朋友,生活中還有許多像這樣的植物寶寶,它們的媽媽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讓他們快樂的旅行。這時,我布置學生課后要搜索還有哪些植物用什么辦法來旅行。這一設計主要為了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埋下伏筆。
五、論述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我準備完成以下的教學使命。1、完成該認寫的字。2、讓學生有情感地背誦課文。3、憑據(jù)觀察,仿照課文創(chuàng)作一首童謠。如:櫻桃媽媽有個好措施,她給孩子穿上了紅皮襖,只要小鳥將他吞下,就能帶它到曠野、山洼。
六、.意見意義寫字,踏實訓練。
小學一二年級是養(yǎng)成良好的謄寫風俗的要害時候,一二年級的寫字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小我私家以為每堂課都要留時間舉行寫字訓練。這堂課我讓學生寫“紛”和“經”。起首讓學生視察這倆字的異同,讓他們去發(fā)明字型的特點。謄寫時,我教學部件“絞絲旁”學生先練寫部件,再整個字連起來謄寫。謄寫完后,選取良好的作業(yè)來舉行表彰。
7.說板書。
一堂課的板書相稱于一堂課的魂魄,一小我私家的眼睛。好的板書能讓學生一目明了,同時還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提要挈領的作用。本課時的板書便是切合這些利益的。
植物媽媽有措施
蒲公英蒼耳豌豆……
風刺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