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我國文化常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在古代,男子成年后對年齡都有專門的代稱。其中,二十為弱冠,三十為而立,四十為不惑,五十為知天命,六十為花甲,七十為古稀,八十為耄耋。
1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我國古代文學常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題干詩句描寫的作者是蒲松齡,其代表作是《聊齋志異》。李賀,唐朝詩人,被譽為詩壇的鬼才。干寶,東晉文人,其代表作是《搜神記》。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其代表作是《西游記》。
13.【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我國古代文學常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西北有高樓》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不屬于陸機的作品。
14.【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我國古代科技知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南朝的祖沖之最杰出的貢獻是最先把圓周率數(shù)值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數(shù),還寫了數(shù)學專著《綴術》。
15.【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中國四大發(fā)明的考查。
【答案解析】造紙術在唐朝中后期外傳,而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在宋元時期經(jīng)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對封建主義社會的瓦解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D。
16.【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科技知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相對論是20世紀的重大成就。相對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相對論提出于1905年,廣義相對論提出于1915年(愛因斯坦在1915年末完成廣義相對論的創(chuàng)建工作。在1916年初正式發(fā)表相關論文)。
17.【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文學知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18.【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文學知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上尉的女兒》是普希金的作品。
19.【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案解析】從“微利”時代,“價格競爭”可看出是“買方市場”。
20.【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案解析】材料中并未提及文學創(chuàng)作,因此B項錯誤。C項中欣賞是文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C項錯誤。D項中文學欣賞活動的普及奠定的是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基石,因此D項也錯。而本材料正是通過描述文學欣賞的重要性來提出現(xiàn)代文學理論重視文學欣賞的觀點的,因此A項正確。
2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案解析】文段的主旨是說明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jié)奏與對方相稱會使人們談話時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由此可知D項正確。
2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
【答案解析】題干斷定:在尾氣排放新標準實施后的頭三個月中,“宏達”車在春江市的月銷售量仍然保持在去年年底達到的水平,但在春江市的汽車市場上所占的銷售份額明顯下降。由此可推出結論:這三個月春江市汽車銷售總量明顯增加。因此,A項不可能為真。
23.【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
【答案解析】如果魔術師表演同一個節(jié)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那么,好奇者的推斷不能成立。例如,當他用快速攝像機記錄下魔術師的手法時,魔術師完全可以使用有詐的撲克牌或志愿者。D項指出了這一漏洞。其余各項均不能確切地指出好奇者推理中的漏洞。
24.【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文學中文體寫作知識的考查。
25.【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藝術鑒賞知識的考查。
【答案解析】拜占庭藝術是從4世紀末到l5世紀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臘城市拜占庭)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相結合的官方藝術。
二、材料分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察教師職業(yè)理念的內容。
【參考答案】
該教師的做法不正確,違反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首先,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小部分學生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因為小剛調皮就放棄對他的教育,違反了教育要面向全體的原則。
其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fā)展的,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要有信心。材料中,班主任因為小剛之前所犯錯誤就予以完全否定,沒有看到其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堋?/P>
最后,“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責權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嚴重侵犯了小剛的人格尊嚴權,傷害了其自尊心,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總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嚴慈相濟,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考查要點】本題著重考察素質教育的內涵、“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參考答案】
王老師的做法不恰當,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以及新課改的教師觀。
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材料中,優(yōu)等生小李遲到了,班主任應該以恰當?shù)姆绞綄λM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智育和德育結合起來,不應該因為成績好就放棄對他品德的培養(yǎng)。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埽诮逃^程中要堅持教育公正。材料中,王老師沒有看到“差生”小趙也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在處理相同的違紀行為時采用了不同的標準,沒有做到教育公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總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教育公正,對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要一視同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三、寫作題
【參考例文】
論道德養(yǎng)成途徑
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將美德與知識等同,由知識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僅僅是知識,美德可以是“知識”以外的東西,是一種人們踐行道德的“見識”。這樣,美德就不可能僅僅通過德育的說教與學習獲得。在《普羅泰戈拉篇》中,蘇格拉底也曾提出過“美德不可教”的命題,這與他的“美德即知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嗎?我認為,道德不是單純由“教”得來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的。
我認為道德養(yǎng)成的途徑有三條:榜樣的樹立與環(huán)境的習染;專門的道德知識的教授;基本知識的傳授。
這三條途徑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樣的樹立與環(huán)境的習染。由于人的社會屬性,無時無刻不處于社會化進程,受到社會各個方面(如家長、教師、同伴、媒體等)的影響,社會氛圍無疑在個體道德認知和情感體驗及價值判斷中占重要地位。關懷理論注重人的情感的關注與培養(yǎng),通過關懷與理解營造一個充滿溫情和人文精神的環(huán)境,經(jīng)驗會在個體的心理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使個體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對待他人時充滿溫情。
其次是基本知識的傳授。這里的基本知識是指除專門的道德知識以外的知識,并且是指,在學校中進行的有組織地學習知識,既包括學科知識,又包括活動課程知識。雖然各個學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標,但道德教育必然會不可避免地隱含其中——普通課程的學習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給學生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其對道德的情感體驗。如在語文的學習中,個體常常會沉醉于優(yōu)美的文字,產生對祖國獨特文化的熱愛,這種熱愛極有可能在社會行為中轉化為維護社會公德的言行,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道德。一般知識(非德育知識)的學習,可以開闊一個人的眼界,轉變其思維方式,使其自然而然處于一種高姿態(tài),從而對社會甚至整個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宏觀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暫時的利害和個人的得失,提高了個人的道德境界;顒诱n程不僅可以獲取知識,同時也把道德實踐包含在內,使課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為道德知識的教授。道德知識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對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總結與體系化,是獨立的德育過程。這種專門知識自成體系,是有意的研究結果,對于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識、規(guī)范受教育者的行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條主義和口號化,使人產生厭煩甚至抵觸情緒。
道德是每個人應追求的品質,但道德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課。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對于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學校應提供良好的氛圍,不但要在知識傳授、課程設置以及學校氛圍營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給學生道德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