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一部分 解題能力(每題5分)
溫馨提示:請寫出解題的主要過程。
1、計算:1-3+5-7+9-11+…-1999+2001
2002/2=1001,其中1,還有1000個數(shù),500*2+1=1001
2、有一個掛鐘,每小時敲一次鐘,幾點鐘就敲幾下,鐘敲6下,5秒鐘敲完,鐘敲12下,多少秒鐘敲完?
11
3、有一個班的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如果減少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9人。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同學?
(X+1 ) 6 =(X-1 ) 9
3 X=15
X=5 36
4、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共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問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
83+88-86=85
5、如圖1三角形ABC的面積是36平方厘米,AC長8厘米,DE長3厘米,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6、圖2是一個矩形分成4個不同的三角形,綠色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的15%,黃色三角形的面積是21平方厘米。矩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7、圖3是一個園林的規(guī)劃圖,其中,正方形的是草地;圓的是竹林;竹林比草地多占地450平方米。問: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8、小明參加了四次語文測驗,平均成績是68分。他想在下一次語文測驗后,將五次的平均成績提高到70分以上,那么,在下次測驗中,他至少要得多少分?
70*5- 68*4=78
9、甲、乙、丙三所小學人數(shù)的總和為1999,已知甲校學生人數(shù)的兩倍,乙校學生人數(shù)減3,丙校學生人數(shù)加4都是相等的。問甲、乙、丙各校學生人數(shù)是多少?
甲(X, 2X+3,2X-4 )=1999 5X=2000 X=400
10、往返于溫州到杭州之間的火車,沿途要?9個站,問鐵路部門要為這趟列車準備多少種車票?
C11.2=11*10=110
11、王老師到體育用品商店買球。買2個足球和3個籃球需要付240元;而買4個足球和3個籃球需要付360元。足球和籃球每個各要多少元?
足球:60, 籃球:40
12、某班有學生45人,會下象棋的人數(shù)是會下圍棋人數(shù)的3.5倍。兩種棋都會或不會的人數(shù)都是5人。求只會下圍棋的人數(shù)。
45-5=40, 都會的5,(40+5)/(1+3.5 )=10 10-5=5
13、有兩條紙帶,一條長21厘米,一條長13厘米,把兩條紙帶剪下同樣長的一段以后,發(fā)現(xiàn)短紙帶剩下的長度是長紙帶的長度的。問剪下多少厘米?
14、果品公司購進蘋果5.2萬千克,每千克進價是0.98元,付運費等開支1840 元,預計損耗為1%,。如果希望全部進貨銷售后能獲利17%。每千克蘋果零售價應當定為多少元?
0.98×10000×5.2+1840=52800(元)。
蘋果損耗1%后還剩
10000×5.2×(1-1%)=52000×99%(千克)。
所以每千克蘋果零售價應定為
52800×(1+17%)÷(52000×99%)=1.2(元)。
15、有大、中、小三個正方形水池,它們的內邊長分別是6米、3米、2米。把兩堆碎石分別沉沒在中、小水池的水里,兩個水池的水面分別升高了6厘米和4厘米。如果將這兩堆碎石都沉沒在大水池的水里,大水池的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
(3*3*6+2*2*4)/(6*6)
16、李紅、黃強、張明三人共有54元,李紅用了自己錢數(shù)的,黃強用了自己錢數(shù)的,張明用了自己錢數(shù)的,各買了一本相同的課外讀物。那么三人原來各有多少錢?
第二部分 案例評析
下面的是一位老師上了《商不變性質》后的主要教學過程描述,請你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對這一課例作簡要評析,要求觀點正確,論證有力,表述清楚,不少于400字。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猜想
1、創(chuàng)設情景
師:1班的老師請班長為同學們分本子,要求班長做到公平,先來了兩位同學,老師拿了6本本子分給這兩位同學。后來,又來了4位同學,老師對班長說“你動動腦筋,看著辦吧!”只見班長拿了12本本子分給這4位同學,老師和同學們會心地笑了。最后,又來了12位同學,你們替班長動動腦筋,一共要拿幾本本子分才公平呢?
師:你能用幾個算式來表示這個分本子的過程?
生列出算式:
6÷2=3 12÷4=3 36÷12=3
師:你發(fā)現(xiàn)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1:它們的商都是3。
生2:但被除數(shù)和商都變了
……
2、提出猜想
師:在除法運算中,憑你的經驗,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都變化時,你們認為商會怎樣?
生1:商可能會變,也可能不會變
生2:商有可能變小,也有可能變大。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可能會怎么變化呢,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在小組內輕聲討論一下,再提出一個猜想問題。
同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組織討論,分別列出了幾個猜想問題。
猜想1(第3、、5組):要使商不變,我們認為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可能是增加一個數(shù),這是從剛才分本子的時候想到的。
猜想2(第1、4組):要使商不變,我們認為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也有可能是減少一個數(shù)。
猜想3(第6組):要使商不變,我們認為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是擴大幾倍。
猜想4(第8組):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也有可能是縮小幾倍,這也可以從分本子的算式里,從后向前看,有這樣的變化。
猜想5(第7組):我們組也是,只是認為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擴大或縮小一個相同的數(shù),商才不變。
(二)協(xié)同驗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同學們憑自己的經驗和直覺提出了5個猜想問題,是不是都對呢?我們還沒有經過驗證,所以也就不好肯定哪個猜想是成立的。下面,你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1個或幾個猜想問題,先每個同學獨立舉例驗證,然后同學們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力量,互相啟發(fā),互相辯說。
情景一:
驗證猜想1的小組(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可能是增加一個數(shù))
在每個學生舉例驗證后,組長組織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互相辯說:
生1:我認為有可能,你看,36÷12=3,而(36+0)÷(12+0)=3
生2:(大家哈哈笑)這不是等于沒有增加嗎,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生3:可以的,你看,21÷21=1,而(21+4)÷(21+4)=1
生4:這只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從我舉得一些例子來看,好象不行,你看,40÷8=5,而(40+2)÷(8+2)=4……2
生5:你們增加的都是一個相同的數(shù),我這個例子不一樣,24÷6=4,而(24+4)÷(6+1)=4。
生1:哎,怎么這么怪,我認為這個猜想對一半,我們不是加了“可能”嗎?
生2:組長,今天你怎么一句話也不說呀。
生6:不是,我在想,老師以前說過,如果用舉例來驗證數(shù)學問題,我們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這句話是不對的。
生2:所以我認為,這個猜想只要這樣改就對了,相同的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增加相同的數(shù),商是不變的,而且永遠是1。
生4:如果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不同,增加一個相同的數(shù),零除外,商肯定會變。
生5:根據(jù)我的舉例,我發(fā)現(xiàn),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如果增加的不是一個相同的數(shù),商會有兩種情況,可能會變,也可能不會變。
生6:你們的發(fā)現(xiàn)我都贊成,等一會匯報的時候,讓生2、生5一起匯報,我們補充,怎么樣?
情景二:
驗證猜想3的小組(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要擴大幾倍。)
生1:(這位學生很興奮,可能是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很有把握)我先說吧,我認為這個猜想是對的,從分本子的算式可以得到驗證,12÷4=3,而(12×3)÷(4×3)=3
生2:我不贊同,你擴大的都是3倍,如果不是一樣的話,就不一定了。 生3:是這樣的,你們看,18÷2=9,而(18×4)÷(2×2)=18,結果變了。
生3:我認為也是不全對,如果不是擴大一個相同的數(shù),就不能保證商不變。
生4:我贊同你的看法,只要是擴大一個相同的數(shù),商才不會變。
生5:那也不一定……
生2:那你舉出一個反例看。
生5:我只是憑感覺。
生1:證明對錯不能“跟著感覺走”
生6:(很激動)我想到了,如果同時乘一個0,任何數(shù)乘0結果都為0,難道還能說商不變嗎?(大家對生6的發(fā)現(xiàn)投去了佩服的眼光,片刻后,又分成了兩派)
生4:這里又不是乘,而是擴大,擴大0倍,不算的。
生5:老師說過的,擴大就是乘的意思,可以的。(生5拉出老師的話給自己撐腰,其他反對的同學也一下子找不出理由了,可是過了一會兒……)
生3:我認為還有問題,你看,20÷2=10,而(18×2)÷(2÷2)=20
生6:你這里是除了,一個擴大,一個縮小,不行。
生3:所以像剛才那樣說還是不對的,我認為應該再加上同時擴大。
生2:厲害。
生5: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的猜想不完全對,應該這樣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應該同時擴大一個相同的數(shù)。
生2:“0”還要除外。
大家一起喊著:“0”要除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