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課程改革概述
一、新課程概念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了體現時代精神的新的課程觀,力圖根治現行課程體系的弊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概念的重建。
二、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
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如何真正體現出新課程的“新”
1.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
2.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充分體現人的作用
4.教學應注重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經典真題回顧】
一、多項選擇題
課程標準對下列哪些內容沒有作硬性的規(guī)定?( )
A. 課程目標、內容
B. 評價哪些基本素質以及評價基本標準
C. 教材編寫體系、教學順序和課時安排
D. 評價基本標準和評價具體方法
【答案】C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課程標準框架的了解。2001年7月,我國首次頒布的義務教育階段17個學科的18種課程標準,總體上大致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等部分。在目標的陳述上,都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內容。C項中我們知道,教師可以根據具體課的需要,調整“教學順序”,D項中“評價的具體方法”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考生也可以從題中的“硬性”一詞入手,凡是和硬性有關的項即可排除。
二、填空題
我國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______、______、_____、附錄等部分。在目標的陳述上,都包括了知識與_____、過程與______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_______三個方面。
【答案】課程目標 內容標準 實施建議 技能方法 價值觀
三、簡答題
新課程如何克服過去教學內容上的“難、繁、偏、舊”的弊端?
【答案】(1)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
(2)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3)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能力:
第一,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第三,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二章 新課程中教育觀念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對于新課程,我們應該樹立哪些教學觀?
(一)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觀
(二)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
(三)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二、新課程中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的人,包含以下幾個基本含義:
1.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堋?/P>
3.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包含以下幾個基本含義:
1.學生是完整的人。
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3.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包含以下幾個基本含義:
1.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學生是責權主體。
三、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有兩種含義:一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二是作為一種課程領域。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
四、合作學習的含義
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五、自主學習的含義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不斷激發(fā)自己的學習激情或積極性,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學習過程或學習方式。
【經典真題回顧】
一、單項選擇題
1.《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對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要著力于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全面素質的發(fā)展,樹立( )的理念。
A. 以人為本 B. 創(chuàng)新精神 C. 以學生為本 D. 課程標準
【答案】C
【解析】“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應盡可能尊重( )的主體地位,重視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
A. 教學內容 B. 教師 C. 每個學生 D. 每個人
【答案】C
【解析】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此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案例分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