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聲響,曬月人彼此聽得明白,左腳唰,右腳簌,唰、簌,唰、簌,原來只一個人在走,左腳是我,右腳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
⑦月光如水水無邊,走在這無邊的境地,也就沒有了時間計算,一個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一年年走過的都是那一夜的月色。
⑧我不知曬過了多少個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在月下的身影確實高大,躺在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樹,砸得如水月光波紋和老樹的年輪一樣多,我那浸漬月溫的瞳孔,也就隨月波彌漫,搜索著曬月人的影子。
⑨我,看到了許多月下故事,心里流著比太陽還要熱的激情,成了詩人,對月吟誦:
千古月華/你這才子靈魂/在你的姓氏里/寫下的是華章
千古月華/鉛鑄愛的詩篇/在你的鑄槽里/流著一條我的心河......
⑩當我喜歡曬在冬夜的月下時,也常會遇到許多的陌生,不論是我從他們身邊走過,還是他們從我跟前走過,都一樣掀動過月下的溫暖,大衣里透出的呢喃細語,我聽到的是月光暖流在他們血脈里流淌的聲響。東倒西歪漢子呼出的酒氣,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我靜靜地漂流在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云,身軀如一艘皮艇,載著我的心向暖流源頭馳去,月亮是歸程,月亮是心源。
⑾曬在冬天的日頭下,會抱得一身溫暖,好好過的是冬,就如村里說:“倉里有了糧,冬天曬太陽!
⑿曬在冬夜的月光下,我營得了透心的溫暖,好好過著的是日子,就如我說: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兒圓。
8.請賞析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妙處(2分)
(1)冬令,隨著秋風中最后一片的落葉,落到了大地。
(2)一個冬季毫無反抗地被種到了大地。
9.從全文寫月的內(nèi)容來看,第四段劃線文字采用了哪種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作者為什么要在文中引用《千古月華》的詩句?請根據(jù)上下文解說理由。(2分)
11.聯(lián)系全文,簡述作者以“冬夜月暖”為題的用意。(4分)
12.作者在煞尾之句“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兒圓”中滲透了哪些人生感情?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分條談?wù)勀愕恼J識。(5分)
(二)
中國古代文學寫意手法與中和之美
中國古人認為藝術(shù)的本質(zhì)是抒情。早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詩言志”的著名命題。中國古代文學中發(fā)展得最為成熟的樣式是以抒情為主要功能的詩歌。抒情性質(zhì)使中國古代文學在總體上具有詩的光輝,即使是敘事文學也不例外。例如《史記》就因為洋溢著司馬遷的悲憤情感而被魯迅先生譽為“無韻之《離騷》”。而雜劇《西廂記》,小說《紅樓夢》也因其濃郁的抒情色彩而使人百讀不厭。正是抒情的性質(zhì),使我國古代文學在寫物手法上不注重寫實而注重寫意。例如,山水田園詩本來可以處理成敘事性或描述性作品,但在唐代王維、孟浩然的詩中卻往往以抒情為手段虛化了即日所見的景象,他們詩中的山水田園其實是他們寧靜心經(jīng)和淡泊志趣的外化。又如戲劇在西方歷來是以寫實為主的,但在中國,古代戲曲作家及理論家卻強調(diào)調(diào)戲曲首先要表現(xiàn)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即“意”,而不是簡單地模仿生活。明代戲曲理論家王驥德指出“戲劇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元雜劇作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也確實是如王國維所說“但摹寫其胸中之感想,寫時代之情狀”。
抒情性質(zhì)和寫意手法使中國古代文學產(chǎn)生了以下文化特征:首先,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生動圖卷,但更是古代中國人的心靈記錄,這使得它成為我們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假如我們要想了解禪宗思想與理學思想對于宋朝士大夫的影響,最好的資料不是禪宗語錄和理學講義,而是宋詩。只要你仔細閱讀一下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的詩歌,就能對宋人融儒、道、釋為一體的思想面貌有真切的把握,其次,中國古代文學追求的藝術(shù)境界不是真實而是空靈,不是形似而是神似,那種為歷代文學家所憧憬的變化莫測、知其妙卻不知其所以妙的藝術(shù)境界,正是在精練含蓄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態(tài)基礎(chǔ)上才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儒家倡導的“中庸”精神對我國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孔子稱贊《詩經(jīng)》“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種觀點后來發(fā)展成“溫柔敦厚”的“詩教”說,即主張在文學作品中有節(jié)制地宣泄情感,而不要把感情表達的過分強烈。在這種文學思想指導下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文學,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中和之美。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很少有劍拔弩張地表達狂怒和狂喜的作品。多數(shù)古代詩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著“詩教”的精神,以“怨而不怒”“婉而多諷”的方式來批判現(xiàn)實。詩人在抒寫內(nèi)心情感時總是委婉曲折,含蓄深沉。中國古代詩歌中絕不缺少深摯的感情,但從未達到過西方詩歌那種“酒神”式的迷狂程度。情感宣泄的適度與表現(xiàn)形式的簡約使中國文學史在總體上具有含蓄深沉、意味雋永的藝術(shù)特征,這正式中華民族平和、寬容、偏重理性的文化性格特征在古代文學中的積淀。
(選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有刪改)
13.下列選項,不能證明中國古代文學的寫意性的一項是(3分)
A.《漢宮秋》第五折在創(chuàng)造了漢元帝和王昭君離別的戲劇情境后,以大量的抒情歌唱抒寫漢元帝的離別之痛,最后以寥寥數(shù)語寫昭君投江。
B.《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是寫崔鶯鶯和張生的離別,由離別的情境發(fā)生出大量的抒情歌唱,把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感動人。
C.《孔雀東南飛》和《羽林郎》對劉蘭芝和胡姬的服飾外貌都作了大段的鋪排夸張的描繪。
D.《紅樓夢》第一回中作者寫道:“至若離合悲歡,興哀際遇,則又追蹤鑷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zhèn)髡!?/P>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文學在總體上具有詩的光輝,注重寫意,只有在寫物手法上注重寫實。
B.中國古代文學精練含蓄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態(tài)決定了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境界是空靈的。
C.“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孔子對《詩經(jīng)》的贊詞,體現(xiàn)了儒家倡導的“中庸”精神。
D.“中庸”精神的影響使中國文學史在總體上具有含蓄深沉、以為雋永的藝術(shù)特征。
15.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其末流甚者,叫嗓怒張,殊乖(違背)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為詩。詩而至此,可謂一厄(厄運)也,可謂不幸也!闭埥Y(jié)合文中的觀點談?wù)剬@句話的理解。(4分)
四
16.教材教法。(15分)
下面是課文《裝在套子里的人》的課堂教學設(shè)計,請對該設(shè)計的優(yōu)劣作評點,并說明理由。
1.導入:浦寧關(guān)于契訶夫的一段記錄。
2.整體閱讀,形象感知:
以網(wǎng)絡(luò)帖子的形式閱讀整理:從姓名、時代、人生經(jīng)歷、精神面貌、最大愛好、經(jīng)典名言、最看不慣的事、最不幸的事、最一想不到的事、留下的遺產(chǎn)、臨終最想給大家說的話。
3.問題探究: ①別里科夫形象的塑造方式有什么特點?②“我們”是誰?“我們”在作品中存在的意義是什么?③華連卡姐弟形象身上也有象征意義嗎?
4.課堂總結(jié):
“當我們遭遇這幾個重要的小說閱讀概念的時候,一種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小說閱讀理論圖式也就產(chǎn)生了。當我們不僅僅通過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等傳統(tǒng)知識來感知小說,敘述方式的夸張及荒謬,敘述人稱中隱藏的反諷力量,人物形象的象征意義,更深地抵達了小說內(nèi)在的意義和作家的內(nèi)心!
呈現(xiàn)《裝在套子里的人》原文相關(guān)段落以及劇本、書信、札記中的片段。
五
17.寫作(30分)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風可以吹走
一張
紙片
卻吹不走
一只
蝴蝶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套作。
附件下載:2013年12月杭州教師招聘中學語文考試真題.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