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略
2.B 解析:略
3.B 解析:略
4.C 解析:略
5.C 解析:略
二、填空題
6.字典詞典 望文生義
7.社會生產力 科學文化水平 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8.組織 引導
9.理論聯系實際
10.工具性人文性
第二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B中的“識”應讀“zhì”,C中的“剔”應讀“tì”,D中的“埠”應讀“bù”。
2.A 解析:心中余計的“計”應改為“悸”;縱橫交措中的“措”應改為“錯”。
3.C 解析:A中的“鳳毛麟角”比喻罕見而珍貴的人或事物,用以形容“中途退場的觀眾”不恰當;B中的“晝伏夜出”是貶義詞;D中的“無時無刻”往往與否定詞“不”連用,表示“時時刻刻都”的意思。
4.A 解析:B項語序不當,鑒定應該強調的是被鑒定的事物的性質,所以改為“這頭金色牦牛是世界上發(fā)現的一種新的野生動物”;C項語序不當,將“構思奇特、巧奪天工”移到“令人流連忘返”的前面;D項句式雜糅,“應該洗凈削皮”和“洗凈削皮較為安全”兩種結構雜糅,刪掉“較為安全”。
5.C 解析:A項馬致遠是元朝人;B項《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D項魯迅的《故鄉(xiāng)》是小說不是散文。
二、填空題
6.五四 加西亞·馬爾克斯
7.《紅樓夢》
8.草色遙看近卻無
9.燕然未勒歸無計
10.暮靄沉沉楚天闊
三、閱讀
(一)
11.D解析:D項是在說明小領域本身的問題,而不是陳述小領域形成的背景。
12.B解析:B項只是在證明“令人感到遺憾的專家路線”的存在。
13.A解析:B項盧瑟福的設想,是進一步證實普朗克量子假說成立;C項要放棄牛頓力學所依據的。那種關于實在的想象,是因為原子不像我們日常經驗中的對象一樣是我們所能直觀想象得到的一種結構;D項它的意義是,知道了原子的一些特性,就“排除了”同時知道它的另一個特性。
14.D解析:A項依第4段可推知;B項依第5段可推知;C項依最后一段可推知;D項文中是客觀情況的介紹,不是作者的主觀意見,這種說法文中無據。
(二)
15.A解析:正:糾正
16.B解析:以:連詞,表原因,“因為”。A.則:連詞,表假設關系,“就”/連詞,表轉折關系,“卻”。
C.乃:副詞,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詞,表前后的順接或緊接,“就”。
D.其:第一人稱代詞,“我的”/第三人稱代詞,“他的”。
17.B解析: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誠意與忠心的。⑤是說太宗不計前嫌,委以重任。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勸諫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輔政的事實。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現“雅正”的。
18.B解析:郭公并非“善惡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三)
19.①想當年,到而今②借代
20.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21.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tǒng)治階級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象“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四、教學實踐題
1.先寫“盼春”(第一段),寫法特點:詞語疊用(或重復),擬人。
2.再寫“繪春”(第二至第六段)
第二段寫春天總的印象。渲染、排比、擬人。大筆勾勒,遠眺初春景色。
第三至第五段是近觀,從春草、春花、春雨、春風四個方面細致描繪初春美態(tài)。
第三段寫春花。有層次感,先寫仰視的,樹上的名花,再寫俯視的,地上的野花,蜂蝶戲花,相映成趣。擬人。
第四段寫春風。借助多方面狀物描寫春風,有觸覺、嗅覺、聽覺等。
第五段寫春雨。比喻、排比,用字傳神,如“一層薄煙”“逼”等。
第六段寫春天的人。
3.三寫“頌春”(最后三段)
三個排比,既比喻又象征,寫春天是生命、美麗與健壯有力的象征。
[本文寫作思路]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先總寫,后分寫;先粗抹,后細描;先描繪遠景如山、水、太陽,再摹近景如草、花、蜂、蝶;先狀物,后寫人;先寫春之美景,再突出勞動、奮斗著的人;先寫自然界的繁榮景象,再寫人的心靈美。有條有理,又都緊緊圍繞一個“春”字著墨。
五、作文 略